沙井举行第二届两岸共祭妈祖大典文化节。
歌舞起迎,锣鼓喧天,群狮共舞,旱船齐动。5约8日,沙井天后古庙前,一场传统的大型文化活动《老宝安·非遗秀》专项活动暨第二届两岸共祭妈祖大典文化节隆重上演。这场由民间主导、政府引导的文化活动再现了早期沙井蚝民生产过程和生活习俗的热闹景象,为传承传统文化,推广本土文化,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挖掘、整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场活动也成为维系两岸四地文化、情感沟通的纽带,凝聚乡情乡愿,增强了年轻一代对海洋文化、蚝文化的理解,赋予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历史意义。
天后娘娘诞辰 祈求风调雨顺
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也称“天后诞”。妈祖,被尊为海上女神。按照古礼,凡能御大灾、捍大难和有功于国家者宜得礼。沙井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沙井人形成了祭拜天后的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世代相传至今。
“龙穴前海后海,江海淡咸交汇,养育沙井蚝,义德家风风采,风采风采,文化千年承载。”正如此次文化节主题曲唱的那样,蚝乡之美,美在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当天的巡游活动主要展示了沙井传统蚝文化,包括蚝民的衣着穿戴、使用工具、蚝民生产方式等。“妈祖的精神在于护国庇民、公平正义、大爱有道、和济共荣,深受两岸四地人民的爱戴和尊崇。”沙井蚝民生产习俗、深圳市级非遗传承人陈沛忠说,“每每想到妈祖,便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我们将妈祖精神推广下去,造福子孙是我们的责任。”
来自蚝一社区八十多岁高龄的陈阿婆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沙井人已经洗脚上田,但关于蚝的记忆已经深深印刻在沙井人的心里了,“为天后娘娘庆生,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这是我们的传统。”
声声渔歌回荡 凝聚乡情乡愿
活动现场,由主办方精心安排的凸显沙井蚝文化的歌舞节目《谷物祭天》、《蚝产满仓》、《蚝乡欢聚》让观众大饱眼福,欢快的渔歌久久回荡在天后古庙前,观众的思绪仿佛穿越到千年前勤劳勇敢的沙井蚝民种蚝、列蚝、搬蚝、散蚝、开蚝的场景。“妈祖被尊为海上女神,是我们两岸共同的妈祖。”来自深圳台商协会沙井新桥联谊会的会员说。
古老的海洋文化、蚝文化在老蚝民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那作为新一代的沙井人对此又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呢?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来自蚝二社区的冼梓莹告诉记者,通过参加这样的传统文化燃起了她对美好生活向往,同时也激励自己要向勤劳勇敢的老一辈学习,打拼美好的未来。沙井人对于这场传统文化的参与度极高,男女老少齐参与。“祭祀的议程、祭文的撰写,老一辈的蚝民较为熟悉,但歌舞表演、醒狮队伍、后勤保障,我们年轻人可不甘落后,”冼梓莹说,“每年的‘天后诞’,很多乡亲都特地从香港等地赶回来参加。现在像这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已经不多了,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多元文化碰撞 尽显民间特色
“天后圣母海神,信众庆诞感恩,三月二十三,两岸兄弟同心,同心同心,共生共荣归根。”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舞狮,秧歌腰鼓,一场由上千人组成的巡游队伍,抬着富有沙井千年蚝文化的各种生产工具,在沙井大街上巡游祈福。
如果你仔细听,你会发现在锣鼓声中夹杂着粤语、客家话、普通话,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擦碰出新的火花。李女士来自湖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传统文化,她感到很有趣。“这样的传统活动就像一个窗口,让我更深刻地了解我生活的这个地方的过去和未来。接下来,我想翻阅一些关于沙井历史的书籍,更好地去认识沙井。”沙井蚝、粤剧、孝文化是沙井最为人深知的文化名片,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历经沧桑海洋文化、蚝文化、粤剧等传统文化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将会焕发新的光彩。